闖蕩美國藥業37年有感
(From Dr. J.R.Chen 陳俊仁)
五十一年前有幸擠入母系受教,是我畢生從事於藥業的第一個〝運氣〞的開端。當時系內的教學陣容及設備幾乎是全世界最先進,獨步全國的〝美式裝備〞,被譽為全台第ㄧ藥學系而受之無愧。總圖書館中〝充斥〞著美國之醫藥期刊,我總是在這些圖文並茂、印刷精良的雜誌中流連忘返,雖然都是仰賴漢英字典及英漢醫藥辭典才能〝初窺〞其意。
1961年畢業後分派到金門前線任第一軍中尉一般外科醫官,開始有機會接觸到國軍部隊中美援的醫療器材及各種不同劑型的藥品,其包裝及品質皆凌駕於當時市面上最流行之日本貨。對美國藥業的先進,內心有無限的仰慕。1962年輪調回母系當助教,開始與系中的老師們有如親人般的互動與往來,對母系長幼升遷有序的優良傳統及他們對後輩循循善誘的教導令人長久難忘。同時在帶藥劑學實驗及上課教學中,因要準備教材,也需增添新知識,故有機會接觸更多美國的教科書及其藥典,從中更加體會到美國藥業的先進,對美國的藥學教育及製藥工廠的嚮往與日俱增。
後來榮民製藥廠精心策劃〝利用〞母系之〝鐵皮屋〞小型實習工廠及教學人員就以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下的ㄧ個機構成立了。我被指派參加由賴漢田及楊金海教官實際負責的錠劑製造部的工作,有時也幫忙由鍾柄泓教官實際負責的產品及原料檢驗分析的品質管制工作。我們這一些人當時都沒有出過國,但是記憶所及舉凡所有錠劑處方設計、賦料選擇、製程及檢驗方法都是採用美式(自認)。所以可以說,遷台以後的母系一切都是以〝美式藥學〞為主流。
1971年從軍職退伍後即赴Iowa大學藥學院半工半讀。當時幾乎所有學院研究生都是以助教獎學金就讀,可能因為我有藥廠之經驗,所以被指定在學院中專門為大學附屬醫院製造一些錠劑、注射劑及一般外用劑之小藥廠每日半工半讀。助教需每週準備幾堂實驗課程及批改考卷,我必須每天到藥廠上半天工讀。一旦遇到考試期,助教研究生就可有較多的時間準備考試。我每日的半工就必須在下課後趕去上班,所以準備考試就成為非常挑戰的安排。但好處是每個月比助教們大約多了60元美金,對有家眷的人不無小補。當時小工廠中負責產品研發的覃教授廷芳先生是母系的學長,也是我博士論文的直接指導教授。在Iowa的寶貴經驗中,使我深深體會到製藥研發的重要及奧妙,一個在研究中有療效的新藥成份,若沒有製成ㄧ個適當的劑型,它在體內可能就無法發揮預期的療效。製劑產品研發所包羅之學科非常廣泛,也只有在美國(當時)藥品賦料工業發達才能有發展的前途。學院教導我學科的基本知識及推理,小工廠及覃教授的指導及工作與研究環境使我有機會〝學以致用〞。
1973年初冬,論文口試完後即首次在雪中長途開車攜全家大小六口往紐約州雪城(Syracuse, NY)之Bristol Laboratories藥廠赴任。平生首次能正式加入美國有名望之大藥廠工作,一償當初留學美國、夢寐所求之願。80年代美國藥學研究及藥品法規正進入一轉戾期。FDA開始強調GMP並製定生體可用率、對等性與產品處方(主成分及輔料)、製程的一些法規,特別是固體口服製劑主成分溶出試驗方法的一些要求。我被指派為這些項目研發的高級研究員,同時Bristol Lab開始從以前一切以抗生素為主的新藥研究進入新興的抗癌藥的領域。早期的抗癌新藥都有水溶性、安定性及毒性的問題,我也花費了不少精力在藥物溶解度、安定性及利用長效配方減少毒性方面的研究並發表了一些論文及專利申請。
1982年英國藥業鉅子BOOTS公司因其非類固醇抗炎新藥Ibuprofen在美國市場的風行而大舉擴充其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清水坡(Shreveport, LA)之藥廠基地。剛好藉機離開每年長冬有鏟雪之苦的雪城。我受僱於終年陽光之城的任務是為BOOTS在美國成立新的〝產品研究部〞。於是從自己一人開始,聘顧團隊成員建立實驗室及小型工廠等…..無不事必躬親,不但充分利用以前(包括在台灣榮民製藥廠的經驗)所學所得之理論並且增添了新的經驗及知識。到1991年離開此職位時它已成為一個幾近40人新產品研究及臨床試驗用新產品製造之團隊。其間研發出長效製劑及一些特殊藥品現仍在美國市場上佔據重要的地位,更幸運的是因職位的關係,必需與公司中法規、市場開發、新藥研究團隊、銷售、行政及人事福利等部門之高階人員經常開會切磋,解決問題。教學與工廠實習相長是藥學教育的主軸之ㄧ,所以當時在美國德州休斯頓大學兼任〝客座教授〞,除了教授〝藥學工業〞外也指導博士研究生的論文,如此才能有機會學到了整個的藥廠管理訣竅。美國企業分工精細,假設你是高級研究員,只鑽研某種項目的研究發展,不錯你是這方面研究的專才,但不一定是這一方面的企業管理人才,往往連如何管制研究進度的行政管理知識都付之闕如。東方國家包括台灣,經常錯用外國留學回國的博士及教授,也許他們沒有企業的管理經驗及經歷,一下子回國後將他們擺在一個部門的行政主管位置而忽略了他所學的專門學問。這也許是國家數十年來在生技製藥發展方面耗費了龐大金錢及社會成本而沒有起碼應有的收穫之因吧!
1991年將幾年來一直蓄積在心中─在美國設立藥廠的願望─因緣際會地推開一扇門。由母系校友謝健興學弟及一遠親的支持,在清水坡市成立了至今仍是全美中由台灣人全資的美國Sage製藥廠。在異國,金融方面的關係人生地不熟,蓽路藍縷,滿途荊棘。當過軍人的,在面對艱辛時,總會以信心及毅力去克服。難節雖多,終能一一解開。至今已有12種處方藥品,8種OTC傷口處理在美國市場銷售。現今還有一個任務必須完成,就是尋找ㄧ批有志在美國開拓市場的年輕同業學弟們來持續台灣全資的麻雀雖小但幾乎五臟俱全的藥廠,接受我37年的美國研發、製造、法規、市場銷售及人際、公司關係的經驗,繼續將之發揚光大,以Sage為台灣藥業進軍國際市場(含美國)之踏腳石。需知台灣藥業進入日本(以之為例)市場最短之路就是繞道(或經由)美國。
當今台灣的政治處境,使母系的發展受到了極度之限制,出身於母系的同學,大家應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上貢獻力量,使母系繼續能為國家培植藥業的專才。我認為製藥業是無可否認的國防工業,一有大疾病如SARS的流行,全民就會認識到國家獨立不依賴外國藥品供應的迫切性。我記得母系有一財團法人中華藥學研究基金會以其服務項目非常貼切藥業的需要,但好像沒有大力去推廣且侷限於台灣地區,我建議將其國際化。以期以母系為中心整合,國內外有興趣的系友、校友及其企業,共同作推動台灣〝生技藥業〞外交。以台灣之生技藥業先進的研究經驗,企業管理的效力聲望,基金會可以為政府的〝金錢外交〞出力使之成為〝經濟外交〞。基金會不妨舉辦一個討論會,集思廣益以釐定發展之策略。如能有此功能對母系之教學畢業生之出路及貢獻都會有極大的效應。
(百年慶專集文稿)
------------------------------------------------------------------------------------------
(下文原載於2001/11出版之"國防醫學院建院百年暨藥學系九十三週年紀念專刊")
蓽路藍縷 以啟山林─傑出校友陳俊仁學長
採訪者:李建澄 採訪日期:2001.7
學經歷
國防醫學院藥學系43期
美國愛荷華大學理論藥學博士
國防醫學院助教、講師
榮民製藥廠針劑部組長
美國Bristol Lab (Syracuse, NY)新產品研發部高級研究員
美國 BOOTS pharmaceuticals Inc. (Shreveport, LA)產品研發部部長
現任
美國Sage pharmaceuticals Inc. (Shreveport, LA)總裁
能否請學長敘述榮民製藥廠創立的經過?
據我的瞭解於1959-1960年間,先總統 蔣公因年紀漸增,服用美國Lederle廠生產之多種綜合維生素製劑 Stress Cap.之後,有提神及體能增強之效果,心思全軍官兵逐漸老化,為維持戰力,雖然在財政上增加負擔,仍毅然下令必需給予適齡之官兵補充綜合之維生素錠。當時任職於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之王副院長紀民先生(其子王端筑為藥科44期之校友),趁機成立榮民製藥廠,經得當時國防醫學院盧致德院長及藥學系主任劉壽文先生之支持,令藥學系利用製藥實習工廠及相關設備、藥品檢驗室給予支持。
五十年代時,國防醫學院因盧致德院長是蔣宋美齡表弟關係,獲得美國醫藥
助華會的支持,每年各系都可編列預算向其申請儀器、設備及人員留美訓練之補助。當時我當學生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去圖書館瀏覽美國藥學雜誌之科學版及藥學版,還有Chemical Abstract中藥學之新知。雖然不易全懂,但是每每被雜誌中圖片裡新穎設備及先進之儀器所吸引,心想有朝一日能到至美國藥學界及製藥界學習,藥學系當年都新的儀器設備從美國運來(當時稱美援),學生所用的都是美製晶瑩明亮的玻璃燒杯,此與台灣或日本製造之粗糙玻璃儀器有天壤之別。還有最新擺動式分析天秤、不銹鋼之調製天秤以及當時台灣僅有之美國Beckman紫外線光譜分析儀,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基本實驗用之器盅,實為實驗室中的天之驕子。在製劑學上,學系有當時全台灣最新的製錠設備、一台Stocks之單銃壓錠機、顆粒乾燥機、包糖衣機及上蠟機。這些設備擺設在學系後面的獨棟製劑工廠的鐵皮房子中,我們製劑實驗的打錠、上糖衣及磨光等初級工藝,都是在這座土廠訓練培育出來的。
榮民製藥廠是學系中師資群、應用學系藥品檢驗及製錠設備、無條件的兼任 工廠之研發及製造等,得以成立及運作,雖然學系本身並沒有直接參與榮廠之日常行政會計及對軍方(國防部)的銷售服務,但由於藥學系同學畢業分發到軍醫署負責藥品採購補給,他們的支持及協助,才能使榮廠之業績蒸蒸日上。所有的校友們對於國防醫學院能在台灣藥學教育史上首先擁有一座實習工廠,興奮的感情是無從形容的。因為當時醫、牙、藥、護的學生遍地皆有軍方自擁的醫院及藥局可實習,唯獨藥學生欠缺藥廠的「用武之地」。無庸諱言的,製藥是國防工業,一旦面臨「老大哥」的動武,易遭封鎖的台灣島若無自身的製藥工業,再好的醫術就成無砲彈的巨砲了。
由於榮廠的技術全由國防藥學系主導,也成為台灣最先實拖GMP的本國廠,學系的劉主任壽文、譚主任教官增毅、黎主任教官漢德等教授,且將在美國所學得之製藥cGMP的觀念,注入榮廠的運作中。如此國軍漸慚的不再依賴美援之好品質藥品(quality product),而改由榮廠供應藥品。而後榮廠讓藥學系的師資配培訓蒙受到很大實惠,在教學上國防藥學系能維持全國第一的地位長久不墜。學生因有實習的藥廠,有機會在實習階段就能接觸藥劑製造、處方及製程品管等實際工作經驗。以往藥學系必需費口舌拉關係,才能獲得民間藥廠的同意, 讓國防的藥學生去實習。且在短期中的實習工作,因為技術機密的關係,大部分都是在藥品檢驗室進行原料藥及製劑之常規性檢驗,極少有機會參加製造工作(有的工廠甚至不准實習生進入製造場所)。另外,榮廠對藥學系的日常行政及教學經費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學長為何有自己設廠的想法?
在學系任教時,因有直接參與榮廠的藥品檢驗、口服錠製造及注射劑部門設立的經驗,對我退伍後到美國留學及拿到博士後進入美國大藥廠任職,皆有非常大的幫助。這些基礎將我引入新製劑研發的領域,而能夠在那片天地上恣意奔馳。 1973年加入必治妥公司時,我已經對開發抗癌藥新型注射劑及長效口服藥片有極大的興趣。由於職務的關係,經常參與場內多部門研究協調月會及各項研發工作,領會到新劑型對藥廠銷售營業的重要性,及美國藥品市場的龐人及潛力,因而對我這個從台灣來的留學生,鼓吹應用優越的技術在美國成立藥廠。因為在70、80年代,每年在美國藥學會上碰到的老中(當時幾乎沒有從中國大陸來的年輕留學生,畢業後在藥廠工作,故從台灣來的互稱為老中,而與老美有別),第一件事就是問:「那裡有中國餐館,大家一齊去大快朵頤」,再來就是談論到那個公司有較高的位置,願意沒有歧視的聘請有能力的老中。記得我每次都極力鼓吹大家出來經營藥廠,但當時皆以資金來源的問題,被視為幻想及空談。
美國對外國人而言,是充滿創業誘惑的國家。美國的文化、法律、家庭及社會,對外來移民留學生而言,是充滿誘導心思維的國度。幅員及市場廣大、法律明確、尊重個人的權利意願、才能而自由發揮及謀生容易等等條件,讓從封閉社會踏入的外來人,有發揮個人的潛力及才能的空間。雖然這是膚淺的看法,但是不管它是對的或有偏見的,許多人若有機會都會留下來。我就是其中之一,但這並不表示我不愛自己的土地,而是有一個衝動,想讓一個英語能力不佳,好像沒吃中國菜就愁容滿面、渾身是孔孟思想的人,也能在一個西方的社會中,做一番本身專長的事業。幸或不幸,藥業中的新劑型及新技術的研發,畢竟是我的興趣也是僅有的專長。
成立藥廠難易的體驗 …
製藥是除藥學人才之外,還尚需集各領域專才在一起的團隊工業。假使當初做事都像現在(年老)般的那樣會瞻前顧後,計算其成敗因素等,我也不會在30幾歲已在台灣成家立業之後的年紀,來美國當一名老留學生了,更不會去創立藥廠了。衝動及無知(坐井觀天的想法)、膽大加上自大,經常是創業的原動力。即使現在,我仍不明白怎麼敢單槍匹馬去創立藥廠。我曾在兩大藥廠任職過,每個藥廠的員工都是3-4百人,我也知道它們組織龐大、部門繁多。第一個公司給我的經驗,是技術性的新產品研發,及研發的行政管理。而自身也是因個人興趣的關係,開始涉入產品之市場潛力及其總銷售額的探討與研究,大概是龐大的市場及技術性產品獨佔性的誘因,這可說是我當留學生的ㄧ個天真的想法,認為有技術就可創廠、有廠就可成功。幸虧那時我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辦廠,否則開廠之後即刻夭折。隨後有機會服務於另一個跨國公司的製劑研發發展部的主管,開始有機會接觸到技術性之外的領域。例如:藥品的銷售管理,如何從法規的瞭解中擬定新產品發展的策略,與藥品主管官署間的業務溝通策略【如何與之講法(法律)及講理(技術)】。就是瞭解這些非技術性的藥事,讓我成長邁入創廠的"中學程度",並且慶幸沒有冒然的在此之前的"小學啟蒙"時期擠入此行業。藥物不同於其他工業,藥品必須符合所有法規的要求才能上市。美國藥事法規可說是全世界上「最講理及科學化」的法律。它是從1932年開始從醫療市場上實際立法、修法及增法演進至今日,成為一個睥睨各國,完整的藥事法規。弄清一些法規之後,您就可以認清美國的藥業是值得創業的。對產品上市的法規,美國有三大臨界線: ( 1 ) 1938年之前的老藥。(2 ) 1938年至1962年間審查過的藥品。(3 ) 1962年之後的藥品。美國幅員廣大,藥品是民生必需品,到處都需用,所以臨床上使用之老藥到處充斥,其中有效的藥品繼續被醫生使用,新法為顧及實際的醫療狀況,也無怯將老藥全部取締,以免使長久使用這些藥物的病患陷於無藥可用之社會危機。因此FDA權宜的訂出一些變通的法規。在現況下,因「人力不足」(藉口)無法全部取締這些藥品,因此只要與老藥主成分劑量相同、劑型相同、服用途徑相同、適用症狀相同,即使用於同類之病患時,任何合乎cGMP的廠家皆可自負風險的推出此種產品之學名藥,但FDA始終認為這些藥品是新藥,因其沒有經過申請上市之審查,雖暫不取締,但隨時可以全面一致性的對同種藥品採取取締行動。所謂的風險是廠家投資於此類藥品之cGMP及廣告推銷之費用,一旦FDA決定採取新藥的取締時,就得禁售。這個法律對於剛剛成立的藥廠有極大的好處。它可選擇ㄧ些此類藥品,因不需要FDA的新藥批准才能上市條款的限制,不必等待3-5年如新藥及學名藥的審查。一旦藥廠完成cGMP 的規定,此類產品即可上市。此乃目前經營Sage初創之始即可有產品上市,取得收益以維持公司開銷,開始成長。縮短「空窗期」(坐蝕老本)。這是處方用藥方面的經歷,至於OTC產品(非處方藥)也對初創業者有利,有產品容易上市的法規可循。Sage創業至今已有九年之歷史,從一人開始到現在的30個員工, 9種處方用藥及12種非處方藥,2種醫療器材,皆獲FDA例行檢查評審通過,且在美國市場行銷數年。今年起Sage開始建立自己的行銷營業團隊,選擇五種處方用藥,以自己的品牌在南方八州行銷。所以現在Sage可說是一個全部台灣人控制的、完整的美國製藥廠。從研究發展到產品行銷皆不需假借他人。但必需一提的是藥業的發展需要龐大資金。這一方面Sage是非常的欠缺。這都是因為部分大股東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向美國銀行貸款不易,所以雖有完整的新劑型之技術而無法發揮使之上市,這方面是我仍須再努力的方向。
-----------------------------------------------------------------------------------------
p43陳俊仁